我們在實際生產中經常會發現一個現象——軋制帶鋼的厚度越薄,軋制抗力越大,并且隨著如果帶鋼的變形量(即軋機入口和出口厚度的比例)越大軋制會變得越來越困難。這是為什么呢?
這就牽涉到金屬學的問題了,因為冷軋是在金屬再結晶溫度以下進行的軋制。在冷軋中,金屬的晶粒被破碎且不能產生再結 晶回復,導致金屬產生加工硬化。 說到這里我們就了解一下什么是加工硬化。
1、什么是加工硬化
金屬材料在再結晶溫度以下塑性變形時強度和硬度升高,阻礙金屬的進一步變形,而塑性和韌性降低的現象。稱為加工硬化。
2、為什么會有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的產生原因是,金屬在塑性變形時,晶粒發生滑移,出現位錯的纏結,使晶粒拉長、破碎和纖維化,金屬內部產生了殘余應力等。加工硬化的程度通常用加工后與加工前表面層顯微硬度的比值和硬化層深度來表示。
3、如何消除加工硬化
由于有加工硬化的存在,使金屬變形抗力增大,軋制壓力升高,金屬的塑性降低,容易產生脆斷。 當鋼種一定時,加工硬化的程度與冷軋的變形程度有關,變形程度愈大, 加工硬化愈嚴重。 加工硬化超過一定程度后,因金屬過千硬脆而不能繼續軋制。 因此板帶鋼經 一定的冷軋總變形量之后,須經熱處理(再結晶退火或固溶處理),恢復其塑性,降低變形抗力,以 利于繼續軋制。由此可見,在一定的軋制條件下,鋼的變形抗力愈高,成品的尺寸愈寬愈薄,軋制過程進行得就越困難。